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首页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致富信息网 >投资参考 > VC进入中后期投资战局:谁还在坚守早期投资 返回首页

VC进入中后期投资战局:谁还在坚守早期投资

时间:2012-07-04 09:12:30来源: 作者:
  中国VC的故事,开始并归功于当年第一批投资早期项目VC的耕耘,也归功于1999~2000年前后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但自2007年之后,投资于早期项目的VC越来越少,更多的投资机构选择了扩大基金规模,进入中后期投资的激烈战局。谁还在继续坚守早期投资,谁又会成为新一波早期投资的领军者?2010是个新的开始。
  一个产业 一个 VC(1993~2005)  硅谷的发展,历经了几个产业的兴起与繁荣:IC、PC、软件、电信设备、互联网。每个产业的兴起,每个创业神话的背后,都有VC推手的身影。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企业也成就了一批VC,比如KPCB曾经投资了康柏、SUN、赛门铁克、Amazon、Google等,红杉资本则投资过苹果、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等。
  但中国错过了前几个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国内的软件、IC、电信设备领域进行投资的本土或外资VC,基本上没有产生出大获全胜(所谓;全垒打;)的案子。类似于几千万美元血本无归的尚阳科技以及最终被出售给华为的港湾网络这样的案子,成为一些VC心中永远的痛。
 
  而互联网行业不同,在中国几乎与全球同步兴起,并直接受益于VC的投资,也成就了一批创投公司和投资家。最好的例子是IDG资本(当年的IDGVC),一位后进入的投资人这样评价:;他们赶上那个时机,他们赚到了!;。IDG资本1993年进入中国,适逢全球和中国互联网的萌芽和发展,见证了整个行业的诞生、疯狂、理性回归到再次发展。从最早的万网与世纪互联(IDC)、搜狐(门户)、百度(搜索)到腾讯(即时通讯)、携程(电子商务)、搜房(垂直门户),很多后来的互联网领先企业都曾接受过IDG资本的投资。从这个意义上看,IDG资本和第一批的互联网创业者都是拓荒者。截至目前,IDG资本在中国投资的超过200家企业中,已有超过50家通过IPO或并购实现退出,其中绝大多数为互联网公司。
  做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在一个产业兴起时,系统化地成功投资一批企业。总结IDG资本的成功因素似乎很简单:抓住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和相对稳定而优秀的团队。在中国VC行业发展的早期,能同时在北上广深拥有办公室和近10个本土合伙人的外资投资机构(美元基金),可以算是老大级的VC。许多外资VC都曾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最羡慕的是他们的团队,那么稳定;。与外国同行相比,他们拥有本土化团队,而且在2006年之前合伙人团队基本没有变化;而与本土VC相比,其国际化的机制和视野则是独特优势。
  加之那时的资本供应仍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使得IDG资本在价格上具有较强谈判能力。因此,虽然也由于各种因素错过一些案子,但IDG资本基本能够洞察到许多互联网新应用和新公司的兴起,也有能力大规模进行投资,也有理由等到收获:其投资数目和成功退出的数量,迄今仍令许多后来的投资机构艳羡。虽然之后经历了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和2001~2002年的投资寒冬,但并不妨碍以IDG资本为代表的先行者最终从中国互联网产业中获得了高额收益,也树立起在VC行业的强大品牌影响力。
  另外一家喜欢系统化作业的是联想投资。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本土投资机构依托母公司的优势,迅速组织了20~30人的投资团队,喜欢用企业的系统机制去解释投资。他们系统化地将投资分散在几个领域,包括互联网、软件、传统行业等。他们凭着联想极度认真的蚂蚁文化,地毯式地覆盖了很多领域。那个时期的创业者遇到最多的VC,要么是IDG资本,要么就是联想投资。他们的投资风格相对非常稳健,除部分互联网项目(如卓越网)外,其他的成功案例(如文思创新、深圳讯天、阳光纸业等)则散布在各个行业。
  历经了2000年之后互联网创业和投资的低潮后,活跃在国内的本土和外资VC从2003年又开始寻找新的机会。SP的兴起,带动了中国无线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增长也带动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商业和服务模式出现。空中网、灵通网、分众传媒、如家的成功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IDG资本没有错过空中网,也没有错过如家,人数不多、基金规模不大的软银中国则抓住了分众传媒,智基创投也因灵通网一役成名。然而,依赖性太强的SP却如昙花一现,他们的黄金岁月很快就成为了历史。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