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首页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致富信息网 >投资参考 > 新湖期货:分析宏观综合市场观点及投资参考 返回首页

新湖期货:分析宏观综合市场观点及投资参考

时间:2015-08-20 15:10:21来源:未知 作者:shiwencheng

【开利综合观察】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表示,对中国经济结束软着陆的时间并不乐观,估计在“十三五”前半段还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在低位。

樊纲在2015小牛新财富夏季金融峰会上海站表示,最近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过于低迷,今明两年的经济都比较困难。经济调整远远没有结束,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下滑。下滑之后,可能还会有低位徘徊的时期。

有人说,明年是不是可以好起来?我不是很乐观,“十三五”期间的前半段,还得处理‘十一五’、‘十二五’导致的产能过剩。这并非樊纲第一次发表关于经济低迷的看法了。他曾在12日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称:“我们软着陆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它跌到低谷,低谷之后还会走一段。”

他在15日还指出,经济现在过于低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最新的经济数据很差,增长速度趋于下滑,投资也在下滑,出口又是负增长。从目前看,下滑或将持续,或将低位徘徊。

2、虽然最新通胀率依然为正值,但按照各国2%的通胀目标,低于2%就属于通货紧缩状态。

3、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是41个月出现负增长。

樊纲认为,中国经济可以实现软着陆,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泡沫没有波及太广,这就是政策的效果。当一个市场、一个经济已经热起来的时候,你要采取的政策是逆周期政策,宏观政策永远是逆周期政策。软着陆的问题是时间比较长。中国是典型的软着陆型国家,时间会长一些,但要多长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他同时称:我不认为现在这么低迷就是中国经济永久低迷,现在的低迷有它周期性的原因,就是清理产能过剩。现在的问题,都是周期性过热导致的。

樊纲提到,2010年时中央政府及时退出了刺激政策,并用一系列紧缩政策取而代之,后者实行了四、五年之久,总体经济出现了过度调整的迹象,故从去年四季度起,紧缩政策逐步放松,接连推出降准降息,以及住房信贷新政等。在他看来,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并不是扩张性政策,而是退出紧缩政策,

例如降低准备金率,市场解释为政府要刺激经济了,其实不是,货币没有多,继续保持中性,这叫“退出紧缩”,迄今为止政府的多项措施是退出紧缩,不是刺激经济。并且这些政策,本质上不是为了刺激股市,而是围绕实体经济和GDP

的。股市和GDP有关系,只是印花税和证券公司的手续费,资本溢价是不计入GDP的。

关于这一点,樊纲曾在近日举行的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上给出过详细解释:“2010年及时退出了刺激政策,又为了应对过热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但是忘了及时退出紧缩政策。那些政策一放放那儿四五年,经济回归正常或者进入调整了,这些政策没有及时退出,没有回归中性。很多刺激政策是为了应对当时的,结果没有及时退出,搞的政策过紧,一直到去年4季度才逐步有所退出,包括住房。退出之后就会有一些调整不太一样了。”

对于未来的经济预期,樊纲称,今年7%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困难,或许会低一些。明年可能还是比较艰难的,后年能够稳定下来,有所回升就已经不错了。

稳增长 财政政策「主动请客」

【开利综合观察】内地经济进入「稳增长」阶段,货币和财政两大宏调政策中,在货币来了个人民币突然贬值之后,轮到财政政策发力,而财政政策的发力,将有「主动请客」之举。

在经济增长减速之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年中经济定调时,提出了财政必须进一步积极起来的要求。财政部方面压力相当之大,不仅决意要在政治局提出的「保持公共支出力度,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增加投入」等方面有所表现,而且按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所提出的,「与其被动买单,不如主动请客」,正准备一些主动积极的措施。

内地经济界一直有「货币仍在稳健,财政没有积极」的批评。在央行降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息又贬值后,目光都盯在财政政策之上。而财政方面,过去力陈苦楚,不能太积极,是因为今年以来财政收入规模不变但增幅下降,财政支出则规模和增幅都双增,再加上上半年主要精力用在地方债的梳理排险上,财政政策的「积极」未能有明显的表现,备受多方批评。

去年内地财政收入,创下1992年以来的最低增幅,国家财政部担心今年财政收入增速要比去年更低,所以在预算案中提出的增速水平是7.3%。与此同时,今年的财政支出除例行的公共支出增加外,还要准备为一批改革方案买单,以及为宏观调控安排准备弹药,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大超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达到10.6%。

在经济增长仍有持续下行之势下,国务院已给财政方面相当的压力。同时,财政的另一方面压力则有所纾缓,那就是财政收入不仅稳住增幅下滑,还已连续两个月有双位数增长,这为财政政策的积极发力提供了空间。

财政政策要积极有4个方向:一是企业和地方面临环境污染、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两大压力,天津惊爆之后,财政将在这方面主动作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将助力保持适当足够的投资,从而带动经济整体稳住;三是过去财政主要支持小微企业,现在要研究如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面对的诸多困难;四是要研究如何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消化产能过剩问题。

再有一点,由于中央考虑「十三五」规划(即第13个5年规划,2016年至

2020年),新近强调农业问题。楼继伟认为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粮食安全研究,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形势要点】

人民币主动贬值风险未了

【开利综合观察】上星期中国成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焦点,即人民币的主动贬值不仅引起中国金融市场的震荡,也引发全球资本市场过度的反应。在人民币连续三天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中国央行不得不在入市干预的同时也开会安抚市场,人民币汇率才逐渐出现企稳。8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现汇价收报6.3918,中间价报6.3975。两者不仅比上一个交易日微小回升,价格偏离度也完全缩小。按照中国央行的说法,经过人民币连续三天的大幅贬值,基本上达到了中国央行预期的价位,估计在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不仅会稳定在6.40左右,而且人民币升值及强势还会如以前那样。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的事件会告一段落。但是实际上,这次人民币大幅贬值企稳后,未来人民币汇率是升值还是贬值存在一系列的不确定性,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并没有结束。

主动贬值完善汇率机制

首先,这次人民币贬值是一次主动贬值。按照中国央行的看法,这次人民币贬值是为了改善中间价为主导的汇率形成机制,确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基准性及权威性。而且这种调整也是一次性。但是国内外市场的看法则不是这样,更多的认为是中国政府通过货币贬值来救经济,因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比较大。既然中国政府想通过人民币贬值救经济,那么未来这种情况出现是不确定的。如果经济增长与政府目标有差距,中国政府会不会再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救经济呢?这当然是不确定的。因为有了初一,就少不了十五。

其次,尽管央行官员说7月中国贸易顺差仍然有2000多亿美元,中国贸易条件处于良好的状态,但是同样7月份外汇占款减少也达到3080亿元,创有纪录以来历史最高水平。这说明流入中国的资金越来越少。还有,到今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出现了连续4个季度减少。尽管外汇储备减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资金的外逃可以是一个不小的因素。

第三,央行官员说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贬值是一次性而不是趋势性的。人民币的主动贬值是为了校正现货价与中间价的偏离性,是为了人民币汇率增加浮动空间创造条件。之后,中国的外汇市场会更为开放、透明、自由,汇率价格更会趋向于均衡价格。但是,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新形势仍然是估摸不透,亚洲市场贬值性货币战的忧虑还是挥之不去。上个星期人民币主动贬值后,亚洲货币出现全线贬值,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度尼西亚盾的汇价更是跌到了接近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的水平,国际资金正在流出新兴市场,让整个全球市场充满更多的变数。

第四,对于人民币大幅贬值后,是升值还是贬值,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不同的

角度找到一大堆的不同理由。比如主张人民币会升值的,认为当前中国贸易还是处于顺差状态,特别是随着国际上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更是有利于改善中国贸易条件,中国也不需要通过人民币的贬值来促进出口。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是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等。

而且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次人民币大幅贬值更主要的目的是让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加快,是朝向一个好的市场化方向。而这样做能够为未来人民币升值创造更好的制度基础。比如1972年德国马克切断了与美元挂钩,从而也就为德国马克后来持续升值及成为欧洲货币之锚奠定了基础。还有1979年英国全面取消二次大战以来的外汇管制,当时英国的戴卓尔政府外在压力很大,但英镑在下跌了两天之后,就出现了持续两年的上升时期等。

主动贬值惹人疑虑

但是根据媒体报道,在今年6至7月中国股市大跌之后小幅回升之前,跻身全球400富豪榜的中国富翁在7月份损失接近1000亿美元,如今人民币贬值又使他们再次遭受沉重打击。这次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20多年来最大幅度下跌,全球400富豪榜中的27名中国人在8月10日至12日总计损失120亿美元。

受到这次人民币贬值的打击,许多中国富人都后悔没有尽早将资金转移到海外。所以,现在很多中国富人在迅速将资金转移出境,他们担心这次人民币贬值并非是一次性的,而可能成为人民币长期贬值的开始。对于政府所说的那些,他们不是太相信,他们已经不看好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还有,在香港及台湾,投资者也正在找机会减持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如果是这样,可能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下移。

还有,最为重要的是人民币的汇价边界到底在哪里?目前应该是相当不确定的。因为在完全开放的汇率自由浮动的市场,国与国货币之间的汇率都存在巨大的操纵。那么中国这种半开放半管制的市场,汇率价格到底在哪里更是不清楚。比如最近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几大国际上最大银行的汇率操纵案裁判就是最好的说明,要达到市场的均衡汇率难于上青天。既然是这样,中国央行官员如何有能力来判断人民币的汇率在哪个价位上是均衡的呢?而这次人民币突然主动贬值也正是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再就是,当前人民币的汇价更多的是中国政府的主观衡量而非市场因素使然。因为,就目前人民币的情况来看,人民币对许多货币是明显高估了。如果以中国与加拿大的消费购买力来比较,比如,目前人民币兑加元的比例是5:1。以此来衡量,不仅中国的住房价格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住房价格严重高于加拿大,而且绝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也高于加拿大,比如鸡蛋、牛肉、猪肉、水果等(这里还没有加上产品质量因素)。而加拿大居民的收入远高于中国居民。在这种情况下,严重高估的人民币随时都面临贬值的风险。

总之,人民币贬值风波平息后,在短期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企稳甚至于升值,但是从这次汇率形成机制来看,它很容易导致人民币贬值预期,再加上近年来人

民币随美元的强势而强势,从而使得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估的。中国政府可以根据其政治考量及市场风险评估,让人民币汇价维持在一个高位,但是经过这次人民币主动贬值的风险波动,政府维持人民币企稳的信用度已经减弱,投资者开始担心人民币随时可能出现主动贬值的风险。所以,人民币主动贬值后的风险并没有结束,国内外民众对此要加以警惕。

人民币恐回海啸时汇价

【开利综合观察】人民币经历了颠簸一周,在央行出面解释后汇价虽暂告企稳,市场对人民币前景看法有颇大分歧。不少专家中长线仍看好人民币,普遍料年底人民币将企1美元兑6.5元(人民币?下同)水平,但「联汇之父」祈连活却最为看淡,料年底重返海啸期间6.82元低位,即仍有6.2%的贬值空间,届时港元兑人民币将重见9算水平。「联汇之父」祈连活预料,人民币兑美元汇价年底恐重回金融海啸时的低位。

面对人民银行突如其来地重手下调中间价1.8%,在岸人民币汇价连跌三天,至上周五累积贬值2.84%,市场深信中央借着贬值救经济。景顺集团首席经济师祈连活却坦言,人民币贬值幅度太小,不至于令中国出口表现有具意义的差异。与此同时,亦不会明显刺激内地持续放缓的经济。对于中国经济前景,他认为随着内部需求疲弱,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中国的实质经济增长继续放缓,香港经济无可避免受拖累,但人民币贬值对香港的影响相对轻微。祈连活预期,人民币今年会进一步走弱,并跌至6.82元低位,即○八年金融海啸期间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水平。

瑞信最悲观 汇价年内再跌3.3%

【开利综合观察】此次人民币贬值势头下,不少大行调整人民币年底目标价,估计至年底会再贬值1.7%至3.3%,渣打则估计,人民币明年会再现升值。

倘以看得较淡的券商如瑞信计,人民币至年底会贬值至兑每美元6.6水平,即较上周五收市的6.3918元水平有3.3%的潜在贬值幅度。以此水平计算,即基本上已蚕食市面上普遍银行提供的存款息,惟投资者要留意,倘人民币定存未到期,提早取消会被收手续费,亦不可取得利息回报。汇丰证券、渣打、瑞银及星展近期亦一同将人民币汇价预测调整至6.5水平,较上周五收市的6.3918有1.7%潜在贬值幅度。

对于此次人行出手令人民币贬值,多家大行均表同意其做法,令汇价更趋向市场化,瑞信在报告提到,人行的一次性贬值令人币汇价更贴向市场,其举动更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同。

在人民币市场有领导地位的汇丰则指,人行调整中间价定价方法,用意在金融改革多于让货币贬值提振出口,短期内人民币会继续贬值,但人行会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微调策略。

较为乐观的有渣打认为,人行举动确令人民币定价更趋市场化,并令中港人民币差价收窄,估计来年会重回升值,回到6.35水平。瑞银指,市场短期内看

淡会令人民币贬值,但人行将会出手阻止快速贬值。

克鲁格曼: 2015年的中国已不是2010年的样子了

【开利综合观察】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之前称,人民币贬值将摧毁美国。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的汇率政策持批评态度,并在对CNN的采访中称,他们一直让货币贬值,而这对我们将是“摧毁性的”。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也称,人民币贬值即将成为美国的一个政治问题,预计一些自由派人士将很快会指责中国操作人民币汇率。但是,那主要是2010年的情况。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自2011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已经大幅升值,部分由于国内通胀高于伙伴国,部分由于人民币盯住不断升值的美元。实际上,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趋势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直到最近,它才导致中国竞争力下降,这主要因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生产率提升。当然,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以及来自其它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加剧,中国的竞争力在过去5年内也已经大幅下滑。人民币在2010年被低估,但是现在被高估。

同时,中国国内经济也已经明显放缓,政府有望进一步放松政策。这与2010年时的状况截然不同,当时中国正在努力控制经济过热。

美国现在的状况也与当时不同。克鲁格曼仍然认为,美联储过早加息将犯下重大错误。但是,实际情况是,美国已经非常接近加息,这意味着与2010年时相比,现在美国没有深陷流动性陷阱,也因此不如此前那样容易受到别国汇率操纵的影响。

克鲁格曼称,这5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能特朗普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克鲁格曼还称,中国做出的人民币贬值决策,背后是有经济理据的。正如David Beckworth所说,这不只是要获得竞争优势。不管官方数据怎么样,中国的经济走势显然是不妙的,需要进行货币刺激措施。但是货币政策自主性和固定汇率是不相容的;中国的资本控制留出了一些余地,但仍然倍受资本外逃的困扰——中国希望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以求获得储备货币的地位。因此,从单纯的经济角度考虑,中国要实现自由浮动汇率,像日本那样随心所欲地利用货币政策,是合乎情理的。

但一定要理解其运行机制才行。日本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会刺激资金转向海外,致使日元下跌。只有在投资者认为日元被低估,希望购买日本证券以期日元上涨时,才会止住下跌。在这里面,汇率过高是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然而,中国既没有让人民币汇率浮动,也没有充分地贬值,让投资者觉得未来一定会上涨。它只是稍稍有一些贬值。

查理·金德尔伯格(Charlie Kindleberger)管这叫“啃第一口樱桃”。(谁会只吃一口樱桃呢?)中国现在已经标明它的货币挂钩不再牢固;但贬值又远远不能创造看涨的预期。这一来一去会让投资者确信,这个货币的未来走势是下跌的——也就是会加剧资本外逃(看起来已经开始了。)

接下来呢?克鲁格曼认为,中国可以直接让人民币汇率浮动;以中国经济目

前的状况,肯定会出现大幅贬值。但这会严重加剧贸易对立,给外交政策带来麻烦。也许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领导层打算走出这一步。他们只是走出了一小步,创造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效益,却导致前景预期的不稳定。

【国际观察】

美经济结构重整或引新一轮危机

【开利综合观察】由于超发货币以支撑国际消费,美国劳动力市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的群体在服务业实现就业,掏空了美国的制造业基础,实质性地创造了一种不可持续的消费驱动型经济。这对美国劳动力来说意味着什么?有分析显示,非管理层的实际工资在1970年代初就陷入了停滞,并且从此以后基本维持于该水平。

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继续上升,但是增速也在放缓。在工资增长陷入停滞的背景下,美国的中产阶级,例如非管理层员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支撑他们的消费增长:获取两份家庭收入(时至今日,女性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几乎接近50%。)

很显然,当女性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以及家庭收入萎缩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杠杆无法达到目的时,这种游戏就结束了。重新提高生活水平的唯一方法将是老式的:量入为出,高效地投资盈余。游戏结束的结果是,中国、日本和德国等全球制造业大国将会发现自己过度依赖出口,如同美国过度依赖服务业。

随着美国人开始增加储蓄,开展国内投资和重建制造业,全球出口国将被迫去做刚好相反的事情。不用说,这样的变化不会是自发的,而是以衰退、金融危机的形式迫使的。不管怎么样,过剩必需在某一时刻被出清。

但是,美国工资增长因何陷入停滞呢?很简单,怀着浮士德式交易的心理,美国人用低生产率的服务业取代了高生产率的制造业。尽管这在当时感觉很好———美国人的舒适生活方式让人感到吃惊,但是它带来了长期的后果。美国的就业在向兼职、低福利和低收入的服务业转变,劳动力市场的整体就业质量恶化。业界编制了一个就业质量指数来衡量它。果不其然,该指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就见顶了。而真正可怕的是,金融危机之后,该指数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由于对GDP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固执地坚持着半对半错的观点,以资产价格膨胀的方式为美国加杠杆去国际市场上购买商品。

美国企业债遭遇雷曼危机以来最严重抛售潮

【开利综合观察】上周的人民币贬值,不仅引发东南亚国家市场剧烈动荡,而且令美国企业债出现雷曼以来最严重闪崩。衡量最“垃圾”的垃圾债收益率的美银美林CCC收益率指数上周从13.58%飙升至16.18%,创下2008年雷曼危机以来新高。同时,普通垃圾债市场收益率同样出现大幅上涨,目前已经创下2012年以来最高。

当然,人民币只是表象,它只是加剧了原有的趋势,美国债市走弱背后的可能另有深层原因。金融评论网站zerohedge评论称,这意味着,(加息预期之下)非同寻常的巨大“美元”压力不仅令国外承压,而且已经渗透到美国国内市场。

美国能源公司的股价和债券价格均继续走低。

美银美林在两周前就曾指出,高信用评级企业债的息差进一步扩大了9个基点至164基点,而股市波动性则进一步下滑了1个百分点,表明债市和股市正在给出相反的信号。

美银美林进一步将债券波动和股市交易量做对比之后,发现目前二者的比值已经扩大至10.26。2008年3月6日,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前10天,该指数曾一度超过18达到峰值。而与发出警告的债市不同的是,当时的股市正沉浸在一片自满情绪中,完全没有预料到潜在的危机。

美银美林分析认为:债市走弱的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的市场正在从“大量资金追逐少量债券”的时代,步入“大量债券追逐少量资金”的时代。而引发这一变化的是即将到来的美联储加息,以及证券发行、企业并购等活动的加速的同时市场需求的减少。当然,我们并不是在预言危机来临——而是想指出,加息周期可能让证券发行者和投资者非常担心,他们的实际行动已经反映了这一点。目前债市相对于股市的重估程度,我们只在金融危机之前见到过。

1998年重演:马来西亚遭遇“索罗斯”式攻击

【开利综合观察】汇市、股市、债市全线重挫,马来西亚正在吸引全球市场的目光。内忧外患冲击下,国际投资者正在大幅抛售马来西亚资产。上周,马来西亚国债大跌,林吉特兑美元暴跌3.8%,股市创7年最大跌幅。

据彭博,美银美林驻新加坡经济学家Chua Hak Bin表示:“上周林吉特的暴跌让人想起97、98年的危机。我们认为现在不太可能实行资本管制,但随着外储的迅速下降,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过去12个月,林吉特已经下跌了22%。而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林吉特曾在一年内下跌了30%,随后马哈蒂尔果断采取了严厉的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措施。

马来西亚告急

马来西亚股市上周五下跌1.5%,周线重挫5%,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周跌幅。目前该国股指已经跌至2012年以来最低。截至上周五收盘,林吉特已经连跌8周,创17年来新低。10年期国债创下2个月来最大跌幅。

过去一年中,马来西亚林吉特已经累计下跌了22%。美国加息预期、原油价格暴跌以及近期的国内的腐败丑闻和人民币贬值均令林吉特很受伤。

Capital Economics在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马来西亚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其飞速膨胀的美元债务以及大宗商品下跌导致的出口额减少,这些都以货币贬值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上周人民币突然大幅贬值,带动包括林吉特在内的几乎所有亚洲货币重挫。市场担心,人民币的突然贬值可能会引发亚洲国家新一轮货币大战。

梦回1998

“这和97、98年危机非常相似,”彭博援引管理着36亿美元资产的Aberdeen公司董事总经理Gerald Ambrose的评论称,“市场存在一定的担忧,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恐慌,但我觉得这主要不是来自股市。真正值得担忧的是国外投资者大量持有的马来西亚政府证券。”

17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中,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为了控制汇率大幅贬值,正是采取了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策略。他痛斥索罗斯等国际投资者在幕后操纵林吉特。他不顾IMF的建议,强行将马来西亚兑美元的汇率固定在3.8。IMF最初称其为历史的倒退,但后来承认该举措起到了“稳定锚”的作用。

1998年9月,马哈蒂尔实施资本管制之前,林吉特12个月内贬值了约30%。由于一些投资者担心历史重演,马来西亚的资本外流正在加剧。

三星资产管理驻香港基金经理Alan Richardson表示,马来西亚有“采取严厉政策的历史”,这可能加强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

为了阻止货币贬值,马来西亚央行过去几周一直在本币市场抛售外汇。但这丝毫没能改变林吉特的跌势。截至今年7月底,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仅剩967亿美元,较年初下降了17%,为2010年以来首次跌至千亿以下。

上周四,马来西亚央行行长洁蒂表示,该国央行认为没有必要对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实行固定汇率。林吉特贬值的影响是可控的,央行有能力应对可能到来的美联储加息。

野村股票分析师Mixo Das认为,眼下的形势对马来西亚央行的外汇储备是个重大考验,“市场信心很糟,央行需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洁蒂或央行其他官员的公开表态非常重要。”

【深度观察】

美国支持“安倍谈话” 东海从此风高浪急

【开利综合观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 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谈话,表面上把「侵略」、「殖民统治」、「反省」及「道歉」4 种此前「村山谈话」的表述都用上,其实俱是脱离具体语意框架的抽空言辞,说到底就如中国官方新华社所言「糊弄历史,欺瞒世人」。中国对「安倍谈话」强烈批评,指安倍欠缺诚意;韩国也有类似反应。美国则由代表总统的白宫发表声明,欢迎日本对历史深刻反省。「安倍谈话」回避道歉及历史责任,美国则认为战后70 年的日本是其他国家「典范」,中美对「安倍谈话」认知的歧异,折射出两套完全不一样的西太平洋战略取态,未来东海的争逐,势必更为激烈。

中美展示对安倍立场 西太平洋博弈明显

「安倍谈话」引起中韩抨击,其中又以北京的批评最为猛烈,因为某程度而言,自从去年底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之后,北京采取相对温和的对日本态度,据中国的说法,确认峰会前中日达成协议的4 项原则,希望两国关系可以改善。北京这种善意,安倍政府显然未有领情,到了「安倍谈话」发表,内里字眼及整篇谈话内容,明显未能达到北京的期许及要求。再者,日本欲通过「安倍

谈话」结束就历史的争论,但对近年声声外交军事「大国崛起」的北京来说,「安倍谈话」不可能是令北京放软姿态的下台阶,而且由于感到被安倍摆了一道,对安倍政权从此死心。

西太平洋两个超级大国中国及美国,对「安倍谈话」反应南辕北辙,客观上把东海的矛盾及纠纷摆上枱面。中国的取态大致与前相若,所谓「软」或「硬」态度是策略之故;美国在足以点燃中日冲突的历史问题支持日本,把多年来在东亚的「模糊战略」纱帐拿走,露出真正态度。事态发展予人的感觉,是一篇「安倍谈话」把中美在日本问题上的底牌一下子逼出来,变成难以后退,展开这场东海博弈。因为只要从这条线稍一退让,北京无法面对近年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美国则会被质疑对盟友的支持决心。

中国政府对东海一线争逐的重视,大大超过对南海的看重,因为南海周边国家虽多,却非完全与北京对立。中国近年在南海的处理手法轻重结合,2013 年底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之后,在南海也设防空识别区之议一度「闻得楼梯响」,到近期连提也没提,由此可见,海军战力被认为落后美国及日本的中国,重点仍在东海。东海除了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更重要是东海面对的国家是日本及太平洋远处的美国,中国大陆东海岸是人口最密集、经济最繁盛的都会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俱在其内,经沪浙可北上京津南下闽粤;沿长江直入,华中华西广大腹地都是目标,因此驻扎此地的东海舰队及黄海一带的北海舰队,是中国海军实力最强的部队。

西太平洋「新三国演义」 冲击危机难即消弭

如今「安倍谈话」把中美逼出台前,从以前的中国单斗日本,变成中国对抗美日联盟,东海争逐势必风高浪急,波涛汹涌。可以想像,小小的东海区域,挤上3 支以量而言位列世界前沿的海军舰艇及战机,加上钓鱼岛纠纷及台湾问题,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才能免于更大的冲突发生。观乎这一刻涉及东海的诸国,仍未见到有着可以往后退一步的诱因:中国不退是因为自身安全及民族主义,美国则要争夺西太平洋及遏制中国,日本是为保住一己最大利益。西太平洋这出「三国演义」,将是未来至少20年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中日之间的对立,要待安倍下台之后始能从长计议。但最近几年各国之间敌对意识积聚,就是领袖更迭,亦难即消弭东海危机。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