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首页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致富信息网 >成功故事 > 大卫-索科尔:巴菲特门徒的故事 返回首页

大卫-索科尔:巴菲特门徒的故事

时间:1970-01-01 08:00:00来源: 作者:

    2007年,正处于其职业生涯最辉煌时期的大卫-索科尔自费出版了一本自传文集,名字叫《满意但不满足》。和所有商人的自传一样,这本文集充满了一个“成功人士”自得其乐的喃喃自语。正像这本自传的名字所透露的那样,他对自己已经度过的人生有着深深的自满感,而且这种自满不仅仅是在代表着成就的财富积累上,还包括一种虚妄的道德上的自足。那是一种认为自己代表着有道德的金钱的自足。
  这个54岁的男人有理由对自己感到满意。我们称为“美国梦”的那种虚妄之物在他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如果不是一次有内幕交易嫌疑的行为导致他退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他仍然是一个白手起家跻身顶尖商人行列的典范,是无可挑剔的奥马哈圣人沃伦。巴菲特选定的接班人之一。
  他的故事就像所有的成功故事一样陈词滥调和没有新意,无外乎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年轻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身的才华猎取成功。如果巴尔扎克从坟墓中爬起来,就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小说中野心勃勃年轻人的影子;在缺乏巴尔扎克的年代,我们也仍然可以从无数励志文章中发现类似的成功故事。他是一个波兰移民家庭中的5个孩子中的幼子,小时候在父亲的食品店中帮忙,成长过程中因为居住在贫民区而免不了被人欺负;为了上大学他得在晚间打工以便支付学费,大学期间,又因为害怕看到尸体所以放弃了学医的梦想,转学土木工程。他最初取得的商业成功正是来自于和土木工程相关的建筑业。
   他少年得志,在32岁就成为了一家纽交所上市公司的CEO,但是随后就因为同母公司CEO的儿子发生冲突而被驱逐出去。在下一份工作中,作为公司总裁的索科尔因为发现公司的财务做假,决意做一个正直的商人,旋即向董事会告发此事后辞职。他和米开朗琪罗一样信奉慎独。
  他开始一步一步进入股神巴菲特的圈子。
  总部在奥马哈的建筑公司彼得。基威特父子公司首席执行官沃尔特。斯科特邀请他回到家乡,共同做点什么。于是,他们一起做了中美能源控股。斯科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董事会成员;而巴菲特后来收购了中美能源控股公司;话说得再远一点,中美能源控股后来主导了对中国公司比亚迪(26.24,0.00,0.00%)的投资。接着我们可以在巴菲特每年的致股东的信中,看到股神对这个小他近30岁的男人的赞美。
   当然,他在为巴菲特赚来利润的同时,也享受着不菲的薪水。根据《巴菲特主义》的作者杰夫。马休斯的估算,索科尔在过去10年的所有收入为8900万美元,此外他还通过将所持中美能源控股公司的股权回售给公司套现1.455亿美元。
  按照他自己的解释,驱使他不断猎取成功的是他对失败的恐惧和他的勤奋。在他的自传中他说:“我向来不是学习社团中最聪明的那个,但是我极其害怕失败,因此无论任务是什么,我都会付出110%的努力。”他还说,他要尽到最大努力,这样,即便老板决定裁员,他也会是被裁掉的那个最后的人。
  总而言之,他富有、成功,是巴菲特的门徒,身处美国最精英的商业圈子,而且他也被普遍地视为慷慨、正直和有道德感的人,在他的家乡矗立着他捐建的建筑。
  不过一切可以到此为止。此后发生的事情已经被全世界媒体报道过。他似乎犯了一个过于低级的错误,他在自己购买了一家名叫路博润的公司的股票之后,又将这家公司推荐给他的老板巴菲特作为收购目标。根据计算,他从巴菲特收购消息传出后的公开市场股票交易获利约300万美元。当然,这要取决于他是否卖出了股票以从中获利。
  现在,最为糟糕的是,人们并不在乎索科尔为什么要为300万美元而将自己置身于内部交易的嫌疑中,甚至为此被驱逐出美国最精英也最有权力感的商业圈——金融危机期间,雷曼兄弟不可一世的CEO、华尔街以粗暴和决断力闻名的大亨富尔德也要对索科尔低声下气,哀求他能代表沃伦。巴菲特伸出援手;人们在乎的是,原来沃伦。巴菲特高高筑起的商业道德护城河也并非如此不可侵犯。如果巴菲特是那座看上去高贵神圣的圣殿,那么圣殿的底座正在出现裂痕。
  在资本主义的众神殿堂中不乏大卫。索科尔这样的人。这个自律的商人依靠坚定的意志力、兼顾规律与效率的日程表来生活。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先是慢跑5英里,然后练习举重。每年有半年时间他都在飞来飞去。他还非常憎恨迟到。如果你是《财富》杂志的读者,你会在这份日程表中读出很多成功公司的创始人、500强公司CEO的影子。当然,他的苛刻也和这些并不以宽宏大度为荣的商人们一样。新闻报道说,在大卫。索科尔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记录着一份按照先后顺序排好的他要解雇的助手的名单。
  如果你是个热心的小说读者,我想你也会从中读到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影子。我们从这部描写1920年代美国繁荣的爵士时代的小说中,从菲茨杰拉德的主人公盖茨比身上,能够看到商人身上的某些永不熄灭的东西,无论他是活在1920年代的爵士时代、1980年代的沸腾的岁月、1990年代的硅谷大繁荣时代还是21世纪前一个十年金融精英的年代。盖茨比仍然居住在家乡的默默无闻的父亲,向前去了解盖茨比的小说叙述者骄傲地展示盖茨比的“日程表”,上面清楚地罗列出起床时间、锻炼时间、读书时间,各项安排可以精确到半小时。这让与他的奢华生活毫无关联的父亲自豪地说,这孩子从那时起就显示出他将要取得成功——当然,这种成功被菲茨杰拉德描述成一种为了某个姑娘的成功。似乎仅仅为了让曾经抛弃自己的恋人双手捧起一堆高级衬衣啜泣,盖茨比被安排得发了财,在自己位于长岛的豪华住宅中夜夜笙歌。
  这种“浅薄”的为爱的伤感会让人忽略盖茨比的雄心。仅仅只需看下他从早上6点起床一直安排到晚上9点的日程表,再到他清楚列在纸上的个人决心”,我们就不难看出他和大卫。索科尔以及古往今来任何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之间的共性。在这张表上,盖茨比写着,自己决心“不要浪费时间去沙夫特家、不再吸烟或嚼烟、每周读有益的书或杂志一册、每周储蓄五元”。
  从他们开始为自己制定精确到半小时的日程表,决心改掉任何妨碍成功的恶习时,他们的悲剧就已经埋下种子。像盖茨比和索科尔这样的成功信奉者并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事情是太难以至于不能抵达的。他们甚至并不认为自己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会做出任何不能被原谅的事情。
  正像盖茨比是个被隐讳提及的私酒贩子,是被一个隐秘的大亨庇护的养子;索科尔被人们认定是一个凭借内部人优势发财的交易者。但是,对他们而言,这又算得了什么?
  这种天生的要成为英雄的气质,以及夹杂在其中的他们不自知、却又最终会通过某事被人辨认出的悲剧气质,才是索科尔的故事——当然也是盖茨比的故事最迷人的地方。正是他们真心信奉的东西最终毁灭了他们。并不是勤奋、自律、有效率、善于发现机会以及有一副好心肠就能获得所有原谅。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